4月2日,“當代中國學術的國際傳播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該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及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主辦,眾多學者參與研討會。
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副總裁Focko van Berckelaer認為想要更好反映中國情況的方法是走進中國,讓中國的作者來寫關于中國的事情。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吳冠軍則談到,西方思想在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而中國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帶去學術的‘負熵’。
葛兆光表示,所有翻譯成外文的著作實際上是作者和譯者共同再次創造的一個過程。他和陳建華都認為找到合適的譯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是十分需要運氣的。”把中文著作翻譯成英文,其中會存在文化之間的某些障礙。他還建議,現在有三種書應該翻譯成外文,一種是有中國特色、風格和問題意識的書;一種是類似于教科書或普及讀物的作品,適合更廣大的閱讀者;還有一種是年輕學者的書。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劍雄教授認為,“擴大中國故事影響力”的需要和“顯示學術水平”的需要應該分開來,有所區別,這樣才是對我們學術支持,才能花得對經費,才能讓作者和譯者的精力放在真正的地方。”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教授金光耀提到,現在的外譯項目不成功的地方是因模糊了中國學術的概念,沒有區分開宣傳和學術傳播。
中國學術的傳播是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更多年輕學者的傳承、支持,使其真正實現“走出去”。
![]() |
||||
杭州翻譯公司,杭州翻譯公司哪個好,杭州翻譯公司收費標準 | ||||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197號 浙ICP備15039916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