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辨”是英漢口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能力,那么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該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為了鍛煉自己的聽辨水平,譯員要在講話者開口伊始就緊跟其思路, 不是逐字逐句地, 而是根據一組一組地“意群”追蹤搜索, 以期抓住談話要旨。從理解每一組意思的“漸悟”到抓住中心思想的“頓悟”, 譯者的注意力始終在講話者。
要達到獲取信息的最佳效果, 譯者除了要有堅實的語言基本功外, 還要善于利用以下三個具體的重要技巧:
1. 抓關鍵詞語(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表達信息的關鍵詞語當屬實意詞, 即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在英語口語中, 關鍵詞語往往重讀。譯員抓住了關鍵詞語, 整個段落就如“綱舉目張”, 迅速被譯員理解。
2. 注意篇章標記(discourse markers)
即席講話者在開口之前, 腦子里就已經形成了一幅粗線條“草圖”; 接受采訪的人在聽到問題之后, 也會迅速構思, 簡單地在腦中列出一些“提綱”。但這種草圖或提綱是模糊的, 不完整的, 需要在講話過程中逐漸加以完善。
講話者會運用一些標記來提醒自己和聽者, 哪些是要點, 順序如何, 做出什么結論等。譯者必須時刻注意這些標記, 以此為輔助線索,“順藤摸瓜”找到講話要旨。
3. 借助冗余現象( redundancy)
冗余是所有言語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日常交際中沒有冗余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構思嚴謹, 出口成章的人也不可免地要說一些多余的話。夸克( R . Quirk) 認為“英語的冗員度可達到50% ”。
同口譯聯系比較緊密的要數語義上的冗余, 指意義的重復, 即把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說一遍以上, 有時甚至多遍。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講話人為使聽者注意某些要點, 有意識或下意識地重復,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講話人不能像寫文章那樣反復推敲, 以至不得不重復地說明一個意思。
大家也可以注意,在聽辨訓練的初級階段,如果還不能完全掌握邊聽、邊分析、邊記憶的技能,可采取就所聽內容進行提問的方式建立邏輯關系,比如將注意力放在WHAT、WHO、WHEN AND WHERE、HOW AND WHY 等幾個要素上,以此增強邏輯分析意識。
![]() |
||||
杭州翻譯公司,杭州翻譯公司哪個好,杭州翻譯公司收費標準 | ||||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197號 浙ICP備15039916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