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持續加深,國內各行業對翻譯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翻譯產業本身也面臨著困局。益通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翻譯服務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翻譯服務企業規模偏小,注冊資金在50萬元以下的占企業總數的85.04%。
但從業者對翻譯行業的前景十分看好,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語言與科技的融合,可破解傳統翻譯的產業難題。
新技術破局翻譯場景碎片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語言服務企業在傳神者大會上展示了主打產品,包括翻譯手機、翻譯手表、翻譯耳機等,可應用于通話翻譯、出國旅行、商務談判等多個場景。
“供需兩端碎片化,單一的場景產值特別小。”談及傳統模式下的翻譯產業,張馬成表示,翻譯的需求方很難便捷地獲取語言服務,整個鏈條比較長,每一個節點都意味著一道成本,造成傳統翻譯效率較低,加上譯員從業周期較短,使得很多公司做不出產能。
“翻譯行業難以做大,必須引入人工智能。”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何恩培認為,翻譯公司需要摒棄傳統的服務模式和觀念,用新技術替代鏈條上的多余環節。
對于新技術,何恩培提出了“雙奇點”概念,即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人工智能推動生產力發展,區塊鏈改變生產關系,對語言服務行業的影響尤其重大。目前翻譯行業困局在于信息的轉化量跟不上需求,而機器翻譯可以做到。
事實上,新技術已經為翻譯行業帶來了變化,包括翻譯產品的多樣化。陳勁表示,翻譯功能的設備做的是系統整合,滿足出國溝通和交流的需求,除了精準度要求不高的旅游市場外,還可以應用于精準度要求較高的海關、購物、海外就醫等多個場景。
未來需打通生態鏈所有節點
翻譯乃至整個語言服務行業的鏈條較長,在新技術引入前效率低而成本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引入,使得打通生態鏈上所有節點成為可能。
在間歇采訪時,何恩培提出了“小公司、中平臺、大生態”的觀點,其認為目前行業處于中平臺階段,大生態正在建立過程中,還需打通很多環節。由于翻譯行業存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很難出現規模較大的公司,但會出現中心平臺,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還會出現大生態。
何恩培表示,如果語言服務參與者一開始就遵循共同的協同標準、接入接口等,將大大降低溝通成本,提高交流的效率。“行業的未來不僅僅是翻譯,而是跨語言傳播,如信息溝通、信息摘要等。”
武漢大學副教授、武大珞珈青年學者李晨亮認為,BAT這樣的大公司可能會依靠技術人員做大方向的改進,但很多小公司面向的是垂直領域,如旅游行業、文化傳播行業,很多產品形成數據后翻譯比較稀缺,要將各行業翻譯得更好,需要建立一個區塊鏈生態,有些信息可以共享,那么中小企業也可以做特定技術的開發。
![]() |
||||
杭州翻譯公司,杭州翻譯公司哪個好,杭州翻譯公司收費標準 | ||||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197號 浙ICP備15039916號 |
||||
![]() |
![]() |
![]() |